找到相关内容5214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宗教人类学与中国宗教研究

    与动机;(3)其建立方式是系统阐述关于一般存在秩序的观念(即建构一种意义);(4)给这些观念披上实在性的外衣(即意义建构起来比事实本身更重要);(5)使得这些情绪和动机仿佛具有独特的真实性。”[2]从...

    黄剑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020085427.html
  • 信仰和知识——单纯理性限制内的宗教的两个来源

    意见无疑在我事后写的另一篇不同性质的文章中得到阐述,而这篇文章严格局限在时空范围内。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个故事,然而又是或近或远的从一开始就被大胆提出的言语的故事,那一天,记忆将继续指点我之所写。 ...

    德里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383985628.html
  • 宪法中的宗教问题

    状态,“我们时代的最有影响的宗教人物是最善于利用电台和电视资源的人物”。[lxvi]当然,不论科学技术怎样发达,最好的传教方式永远是和平的方式,是心平气和的阐述、宣扬自己所信、所爱的神,但决不强加于人,...

    马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391285689.html
  • 洪州禅

    以印证自己的禅学。《楞伽经》把佛性与人心等同,说佛性时用“如来藏”,说人心时用“识藏”,结合为“如来藏的识藏”。但它的重点是在阐述真如佛性论。从慧能开始,因受《金刚经》般若空观影响,转向主观人心的发掘...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15582586236.html
  • 万世译经师——鸠摩罗什菩萨略传

    。由此可见「鸠摩罗什菩萨」传承「如来藏法」影响后世之深且远也。因此在这里,我们将借着叙述「鸠摩罗什菩萨」当世行化的事迹,作为因缘的主轴,来阐述这一前后约五百年的「东土正法」珍贵法缘。   历经半世...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15594086286.html
  • 天台宗的菩萨成思想

    自在、随定、具足。十种戒中第十具足戒是中道第一义戒。   之出体:   论述菩萨戒的戒体,初举关于戒体有无之两论,后记云:初戒体者,不起而已起即无作假色。(《大正》40,56i下)。阐述色法戒体之...

    明了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230786344.html
  • 索达吉堪布:《解义慧剑释》讲记 第七课

    有四依颠倒的过失。四依不应该颠倒的道理,下文还会进行阐述。   真的,《解义慧剑》虽然文字不多只有一百多个颂词,但里面的教言却非常深。很早的时候我都有这种想法,如果给大家传了这个法,那肯定有很多人会...

    索达吉堪布

    解义慧剑|二谛|窍诀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13445986465.html
  • “心”的佛教之最终成熟

    后人伪托他的名义,写了一部阐述“般若”空观的《宝藏论》。   不过,话要说回来,僧肇虽然阐明了“般若”智慧(及其空观)的真义,但他是一位“坐而论道”的佛学理论家,并没有告诉人们“般若”智慧究竟在哪里,...

    陈坚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425386649.html
  • 略述唯识学对赖耶存在的论证

    一补充性阐述,但内容则互有详略,对原始佛教的唯识思想较印顺导师更为详细,对部派佛教之叙述则显得较为简略。7   赵国森在《佛家经论导读丛书——解深密经》第二章第二节“心、意、识思想的演变与分析”中也...》的主要内容是论证三界的本源是阿赖耶识,即所谓万法都是“唯识所变”、“实无外境,唯有内识”。该论以自相、因相、果相、相应、五受、三性、恒转、伏断等八段,解释阿赖耶、异熟、一切种等十义,系统地阐述了...

    上恒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7153787347.html
  • 论唐代的佛教管理对佛教中国化的影响

      论唐代的佛教管理对佛教中国化的影响   ——以《唐会要》为研究中心   唐代是中国中世纪社会发展的繁盛阶段,亦是佛教中国化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基于佛教势力的极度膨胀,统治者出于政治需求,加强了对佛教的政治控制。《唐会要·释教上下》从制度因革的视角,阐述了唐代统治者立足于佛教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国家治理的高度,制定了一系列的佛教政策,加强了对佛教的管理。这些政策以及管理方式,...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7311187941.html